电子邮件:  密 码
您现在的位置:365娱乐网 > 和田党建网 > 新闻动态 > 和田党建

抓基础  强队伍  转作风
多措并举提升基层组织“硬实力”  

 2017-11-20   和田地区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   



今年以来,和田地区紧紧围绕总目标,坚定坚决贯彻落实“两个坚定不移”,以“星级化”党组织和党员创建工作为抓手,以村级党组织书记职业化、村“两委”班子合署办公、后备干部培养、党员发展、村级阵地建设等为重点,坚持抓基础、强队伍、转作风,整体推进,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,多措并举提升基层组织“硬实力”。

强化核心“抓基础”

“星级化”抓创建。地委印发创建实施方案,明确20条内容92项党组织创建考核细则,“15个带头”46项党员创建考核细则,全面推行“星级化”党组织和党员创建,深化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“1+8”联系帮带机制,压实牵头部门指导、驻村力量帮带、乡镇(街道)领导、村(社区)创建主体“四级责任”,先后在各乡镇(街道)召开观摩推进会124场次、培训会68场次13.5万人次。每月对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党组织和党员创建工作进行综合绩效考核排名,按照“一次检查、两次曝光、三次追责”的程序,累计约谈基层党组织负责人85名、大会做检查15名、“和田零距离”曝光综合绩效考核排名后三各乡镇(街道)24个,使其知耻后勇,履职尽责,推进基层组织建设。

“职业化”强班子。为有效解决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政治立场不坚定、素质能力不适应、工作作风不实在、后备培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,地委下发《关于鼓励地县乡国家公职人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的意见》,通过“个人自荐+组织推荐+群众举荐”等方式报名1006人,择优选派了407名国家公职人员到村任职。对聘期内表现优秀、成绩突出的,按照相关规定提拔一个职级,对1个聘期内考核称职以上等次的退休干部,按照上调一级的工资标准,连续3年每月进行奖励;任职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,同比增收超过20%的,超出部分的40%用于奖励村干部,其中50%奖励村党组织书记。截至目前,全地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国家公职人员已达1023人,占总数的64.8%,计划2018年基本实现全覆盖。

“五步法”抓整顿。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,推行包联、挂图、建账、跟踪、评估“五步”整顿法,绵绵用劲、防止反弹,对全地区439个村(社区)在全疆率先选派县处级以上干部任队长,其他村全部派驻工作队,实现全地区村(社区)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全覆盖。同时,加强重点工作督查指导力度,地区下派常驻调研指导组151人,督促反馈基层各类问题2.1万余条,整改销号2万余条,整改率达到96%以上,下发整改通知书1272份、督查通报167期,对作风不实、整改不力的干部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,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高。

筑牢根基“强队伍”

“传帮带”抓后备。推行村级后备干部梯队培养计划,按照近、中、远期建立后备干部库,分类进行培养。对近期培养的后备干部,建立“1+3”帮带机制,即1名后备干部,分别由1名包村干部、1名村第一书记、1名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成员进行帮带培养;规范村级后备干部“选拔”与“退出”流程,采取“两推一选”的方式(两推:村党支部推荐和党员及村民代表推荐,一选:乡镇党政党建办选拔)选拔村级后备干部,经村“两委”班子会议讨论酝酿后,征求乡镇党委及纪检、计生、综治和派出所等部门意见,最终确定村级后备干部人选;对因各种原因不能胜任后备干部角色的,经村“两委”班子会议讨论形成决议予以“退出”,有效解决村级后备干部调整频繁、随意性大的问题。今年以来定向培养后备干部4600余人,1015人进入“两委”班子。

“五联制”强队伍。实行乡镇党委、村党组织、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党组织联宣传、联建库、联培养、联审查、联发展“五联”工作机制,建立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库,在摸清底数、查明根源、建档立卡的基础上,因人因地施策,做到培养精准、措施精准、成效精准,变发展党员“坐等上门”为“主动引路”。建立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队员联系帮带入党积极分子制度,采取多种形式,加大跟进培养力度。充分利用远程教育、周三夜校 、举办培训班等时机,加大对党员培训教育力度,不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,进一步增强党员党性观念。今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.6万人,发展农牧民党员5658人。

“严政审”净生态。严格落实村干部“凡进必审”要求,精准识别党员干部中的“两面人”,设置对反恐维稳措施和工作虚与委蛇、实功虚做,不用心、不尽力,欺上瞒下等识别“两面人”十八条“硬杠杠”,通过逐级定责、分类定标、科学定焦、精准定性、常态定向等措施,对全地区村干部逐一过筛“体检”。并结合“揪两面、拍苍蝇、正风纪”百万干部群众大行动,过筛审查村干部“两面性”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,深揪“两面人”、惩治“村霸”、查处“蝇贪”,清退各类违纪资金1860万元,调整基层党组织书记317人,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,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。

 提升服务“转作风

“十有标准”强阵地。在抓好村级组织及骨干力量实体化建设的同时,按照村级阵地“十有标准”,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实体化进程,将村级阵地按照生活区、工作区、活动区、绿化区4大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,科学布局,严格规范了院外、院内、办公区、文体活动室、生活服务区等具体结构的设置及各项管理制度,确保实现村级阵地“多功能一体化”。2017年实施村级项目23批共1405个,覆盖全地区711417个行政村,总投资9.39亿元,农村“双语”幼儿园、村级便民服务中心、村级警务室等732个项目年内全部完工投入使用,进一步健全了村级阵地功能建设。

“联合办公”聚合力。全面实行驻村力量与村干部联合办公,采取一对一结对、面对面办公、零距离沟通等方式,相互学习、共同研究、双向监督,面对面讲、手把手教、实打实学,着力增强村干部的理解力、执行力和落实力。做到“四联五统一”,即:联合办公、联手负责、联体推动、联动走访;统一工作、统一学习、统一宣讲服务、统一信息研判、统一考核验收,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。目前,全地区已有1332个村实现联合办公,联合办公率达到了95%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7800余件,走访慰问群众16.8万余户次,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逾3.6万余件,开展各类宣教活动10.7万次,受教育群众200余万人次。

“建章立制”转作风。规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,督促指导基层组织常态、规范、长效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发展党员、“三务公开”、“四议两公开”等基本制度。帮助村“两委”制定各项制度,不定期监督、检查制度执行情况;借助村级联席会议,主动交流工作经验及方法,教授工作技巧,潜移默化提高村“两委”工作能力;主动参与村级重点工作,协同配合,相互推进,在实践中推动村“两委”班子履职尽责,转变工作作风,服务引领群众,2017年村级成立经济组织437个,引进项目资金3.2亿元,落实惠民项目829个,帮助16.4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,发放各项惠民补贴、补偿资金2.7亿元,帮扶23893.4万人实现脱贫越线。

[责任编辑:马海峰]